芙蓉区马坡岭街道:爱出爱返 建设家乡

相链区块链

  李牧之 颜家文 刘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村庄亦是如此。

  这是长沙两个村庄内有识之士努力教育兴村的故事。为了激励年轻人更努力学习,寻找更好出路,芙蓉区马坡岭街道两个拆迁村不约而同地加大对下一代教育投资,推出面向全村的奖学金制度。

  故事中,三位受惠奖学金制度的学子,学成后毅然舍弃外面更好的发展机会,回到家乡、扎根家乡、建设家乡。在故事中,我们窥见的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两个村庄的不懈努力和惊艳蝶变。

  何志强家门口的路

  张公岭村的何志强是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他是第一批受助人,也是第一个带头回村建设家乡的人。

  张公岭村位于芙蓉区浏阳河畔以东,远大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今天的张公岭村,高楼林立,已是长沙繁华的都市中心。可20多年前,这里还是长沙一个典型的近郊村。

  上世纪80年代末,京港澳高速公路启动修建,张公岭村一部分土地开始征收。看着城镇化的列车不可阻挡驰来,1994年,对村庄未来不无远虑的张公岭支村两委班子商议,设立奖学金制度,用集体资产收益对考取大中专院校的下一代进行奖励。

  提议很快就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也就在这一年,考取中专的何志强获得了1000元奖励。“1000元在当时,可是半年的学费。”何志强说,村民的慷慨,让他们这些受助者都非常感动。

  中专毕业后,何志强到一家建筑公司上班,很快就做到了项目经理,薪资非常可观。

  1998年,他接到时任张公岭村党支部书记刘自力的电话。在村里干了大半辈子的老书记,言辞恳切地劝他:“志强,你是村里第一批受助的大中专生,现在村里发展需要年轻人,能不能回来再给大伙做个榜样?”

  “外面再好,还是无根。家乡再差,还是故里。”刘自力的话触动了何志强,他回到张公岭村干起了国土专干。1999年5月,支村两委换届,他被选为村党支部委员。2014年,他开始担任张公岭村党委书记。

  其时,张公岭村在城镇化的道路上开始快跑,征地、拆迁、建设、安置,昔日的传统村庄快速向现代都市嬗变。

  要想富,先修路。京港澳高速等骨干公路陆续进村,在这不断的变化中,何志强和张公岭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修路、继续发展经营村办组办企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快步前行。

  “以前,我们家门前的路还不叫远大路,叫春华路,是村里唯一的公路,两车道,破破烂烂,坐车走在上面,屁股硌得生疼,村里只有几条小的砂石路,其他都是田埂路。后来,路慢慢地都修好了,硬化打通了,全村12个组,组组通水泥路,再后来,路灯亮了,绿化搞起来了,全村还被纳入芙蓉区第一个小康示范村建设范围。”何志强说。

  路通了,张公岭村经济也很快步上发展的快车道。最多的时候,张公岭村有30多家村协办组办企业,机砖厂、仪表厂、建筑公司、加油站、汽修厂立了起来,东大门农贸市场和东方大市场等建了起来,隆达货运等企业成功引了进来……

  如今,张公岭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有嘉茂酒店、幼儿园和张公岭村生鲜农贸市场,村集体租金收入每年就有近100万元。

  张尚自家楼下的贸易公司

  青春还乡好创业。村庄振兴,关键在人。70后何志强还乡,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80后张尚的还乡,则为村庄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张尚是张公岭村原八组村民,1985年出生,2004年,他考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成为张公岭村走出的又一名优秀青年。

  “父母总在鼓励,你也好好学,争取考上大学,拿到村里的奖学金。”张尚说,奖学金制度设立后,村里崇文重教,兴学育才氛围明显浓厚起来,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土地被征收了,不多读点书,看你以后靠什么吃饭。”

  张尚大学毕业之时,跟随时代快速变化的张公岭村人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加工厂和仓库,大家的腰包开始鼓了起来。

  “当时,我父亲也建了200多平方米的仓库,收入也不错。在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违建的仓库、乱穿的货车也给村里环境带来难题。”张尚说,那段时间,村里环境很糟糕,处处弥漫着灰尘,堆着垃圾,再加之流动人口多,特别乱。

  2015年左右,为了配合城市建设,张公岭村开始拆违,张尚劝说父亲早早拆除了违章仓库。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张公岭村的发展再次向一个全新时期转向。这时,张尚选择了带着妻子高麟回家创业。

  “都说80后很自我,其实那是追求自我的价值感。”张尚说,路修好了,拆迁的村民也住进了新楼房,但产业的绿色化、可持续化,必须有人来带头。

  2016年,张尚和妻子的有色金属贸易公司就在自家楼下成立了,之前,这是租给别人的一个仓库。夫妻俩一边照顾父母小孩,一边悉心打理生意,很快,公司营业额就做到了近千万元,人数也从最初的夫妇2人变成了6个人,村里4名年轻人成了公司业务员。

  “发展顺利的话,下一步,公司准备再扩大规模,希望能帮助更多村民就业。”张尚告诉记者。

  如今,闲暇时分,张尚都会带着妻儿、员工,戴上红袖章,化身志愿者,参加村里各类环保公益活动。清理道路、绿化带周边杂物,清扫小区生活垃圾,给孩子们当老师宣传环保知识……

  而变化也一天天悄然在张公岭村发生。短短十多年间,张公岭村环境再次优美起来。漂亮的高楼耸立,小区内绿树成荫,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浏阳河水由黑变绿,河畔变成了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衷心希望村庄变得越来越美,衷心希望更多年轻人回来,把家乡变得更加富强。”张尚说。

  甘紫微手机里的102个健康码

  在甘紫微的手机里,保存着102个村民的健康码。

  1996年出生的甘紫微是土生土长的西龙村人,如今的她是村上的民政、残联专干。这些健康码都是在核酸检测时,她帮村上高龄老人、残障人士打印纸质版健康码时留下的。

  西龙村位于芙蓉区马坡岭街道浏阳河畔,是张公岭村的隔壁村。今年3月,国内新冠疫情形势再次变得复杂,芙蓉区开始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甘紫微在村上高龄老人群、残障人士群发出消息后,就在核酸检测点等待大家到来。

  当天傍晚,在清查核酸采样人员时,甘紫微突然发现,村上的听障老人甘德湘没有前来,她当即决定上门通知,走到老人的家,发现老人已经外出。顾不上一整天的疲劳,她到小区和周边开始寻找,最后在一处空地找到正在散步的老人,甘紫微把老人带回家后,联系上村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上门帮老人完成核酸采样。

  这样的故事是甘紫微回村工作4年的日常。

  2014年,在乡亲们的祝福声中,甘紫微拿着村里奖励的800元现金跨进湖南女子学院学习。

  尊师重教一直是西龙村不变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西龙村响应国家“村学村建”的号召,筹措资金建起了湖南省内首批高质量村民集资修建的小学——西龙小学。2012年,村委会又设立“金秋助学”奖励机制,连续11年对村里考上大学、研究生的新生发放奖励金,至今已累计奖励学生200余名。

  “我是在农村长大,读书那会儿,同学们都说上海、杭州如何如何好,当时就很想去闯一闯。”甘紫微说。毕业后,她也跑去繁华都市,如愿做了一名小白领。

  2018年,父母打来电话,告诉甘紫微,村委会正在招一名工作人员,问她要不要回来。

  父母年纪一天比一天大,弟弟还在读书,最终,对父母、故乡的牵挂超越了都市繁华的吸引。就这样,甘紫微回到了老家。

  每年暑假对接爱尔眼科医生过来为村民进行眼科义诊;定期走访村上残疾人群体、上门发放辅具;为年迈独居老人进行退休认证;组织学生参与暑期实践活动……回村后,甘紫微几乎所有的日子都被忙碌填满。近年来,因工作出色,她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建设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优秀个人’”。

  “有一种特别的体会,忙碌就是快乐,付出也是幸福。”甘紫微说,回村是她最正确的选择,千万人都在奔向更高、更远,而她就是要坚守这份平淡的踏实。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当中国步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甘紫微们,开始接下家乡的时代“薪火棒”。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艰难中,两个村庄未忘对好学的年轻人付出一份爱。而不经意间,那份爱经过岁月沉淀又走了回来。如今,在张公岭村,在西龙村,除了故事中3人,还有许许多多当年的受惠者回乡参与建设,如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幼儿园的刘泳、每年暑假为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的董若婷,从英国留学回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游艳……在爱的双向奔赴中,两个拆迁村完成了它们的惊艳蝶变,从昔日传统乡村蝶变成美丽宜居的都市风景线,并继续奔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近日,由芙蓉区浩天建工集团等爱心企业发起的育英西垅小学助学基金在马坡岭街道西龙村正式设立,站在百年新起点上,一个崭新的故事在村里又开始延续。


【作者:李牧之 颜家文 刘麒】 【编辑:张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