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有工匠 壶微刻乾坤

相链区块链

  文 | 曾秉炎

  这器物很小,但信息量很大。

  就这么个小小烟壶,粗看,没什么过人之处。高6.3厘米,宽5.2厘米,厚度为1厘米,握在手里,轻轻松松,就那么个不起眼的方寸之物。

  这件其貌不扬、小巧细微的古物,可不要小看它,它是个有故事、有惊喜、有来头的宝贝。

  收藏是个有品味的事业,品出味来了,就上瘾,就开心。据说,全国有七千多万人行走在这个“天地”里,在这支庞大收藏队伍中,多见入伍的“卒”,少有退役的“兵”。收藏好玩,好就好在能收出情趣,玩出心情,藏出文化,有它特殊的吸引力。

  回顾这只小小鼻烟壶的得到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从认识它、喜欢它、追寻它到得到它,前前后后经历了八年,也可以说是做了八年的“功课”,磨了八年的“刀”。

  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具体时间记不准了,大约是九八年的秋天吧,我出差到山东淄博,那天上午办完正事,下午有个空档,山东的朋友说是陪我去博物馆看看,我立马答应了。淄博博物馆属国家二级馆,馆藏丰富。那天下午,我们在馆内转悠了近两个小时,对馆藏齐鲁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观看其他综合展品时,感到震撼的还是那两件于硕的牙制微雕作品。

  热心的讲解员指着两块指甲般大小的象牙小牌说:这两块牌子可不简单咧,它是我们的馆藏二级文物,是清晩著名微雕大师的精品之作。经她这样一说,我感到新鲜,戴上眼镜近距瞧了一阵子,看到的是麻麻点点,不知所以然。便对讲解员说:我这水平,看不出什么道道来。讲解员笑了,说:世界上的事情就这么怪,一眼能看明白的,不一定叫艺术,看后有想象空间、为之一震的,才叫艺术。接着,她细致的给我们介绍:看这两件大师的作品,一定要用二十倍的放大镜看,才会看出门道。这两块通高2.8厘米,通宽1.6厘米的牙牌,都是正背两面施刻,正面刻山水人物,背面刻长篇古诗文。一枚正面用清时名家王石谷的画风刻人物山水,刀法灵活多变,犀利凝练,刻画精细,画面中,近处的房舍、树木、山石、人物与远方的水波、孤舟、瀑布交相辉映,繁疏有序,中国山水画的韵味表现得极为丰富。背面刻录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文章加落款共452字。

  另一枚牙牌正面仿元代画家黄鹤山樵(王蒙)的画意刻《归乡图》,四个人物各具情态,形神兼备,画面自然、灵动,富有生气,意境幽远。背面刻录明初文学家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一文,文章加落款共458字。

  看实物,听介绍,大家对这两块小牌产生了敬意,啧啧称赞不简单。这种小巧精美的的艺术品,只有大国工匠才能制作出来,我们这个民族的先辈中,确实有奇才,有神人。

  以后的日子里,我的脑子里经常回播这两块牙牌的画面,深感神奇。后经考证,于硕确实是个鼎鼎有名的大国工匠,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奇才。于硕《1873—1957》,字啸轩,江苏扬州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在舅父的影响和调教下,幼年就痴迷于浅刻,后又摹仿盲刻。盲刻,就是在肉眼看不到的情况下,全凭手感运刀雕出作品。由于有天赋,他把盲刻法掌握得出神入化,刻时,入刀有力,意在刀先,轻重缓急,随心所欲,运刀如运笔,其功力和意境之深,令人惊讶。神童之名传出后,十岁那年,引起了两江总督端方的注意,恰逢那年总督要为恩师曾纪泽准备五十岁寿礼,便选购一对象牙龙钮印章,让于硕在两个牙章上分别微雕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作品刻出后,见者啧啧称奇,于硕也少负才名。

  此后,于硕的作品深得世人喜爱,求购者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上至皇室亲王,下至青楼妓女,获得他一件微雕艺术品,视为至宝,赏玩不置。后来,他短时从政,虽在位有政绩,但无意宦海,还是想干他微雕本行。并于1911年定居北京,重操浅刻旧业。其时正置壮年,处于艺术创作的的巅峰,技艺日臻完善,书艺高妙,画意精湛,韵高格古,缩万里于方寸,所刻最小作品,需用二十倍放大镜,才能看得分明。之后的民国四年(1915),他以一象牙小插屏《赤壁夜游》,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会,被博览会列为珍品,引起轰动,并获得金奖。自此,在浅刻微雕行业,我们拥有了名震世界的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的作品,自然成了古玩界藏友们的追捧之物。自从看了淄博博物馆的于硕作品之后,闲时,脑子里也曾有过遐想,要是能拥有这样一件微雕,该多美啊!一想,可能性不大,收藏队伍中那么多精英和高手,即便是出现了,还会轮到你?又一想,也不见得,收藏靠机缘,缘分来了,挡都挡不住,于硕留下来的作品毕竟不少,总会有出现的。后查资料,于硕的作品确实珍贵,除淄博博物馆外,天津博物馆有七件,扬州博物馆于硕的后人有捐,北京、上海、苏州博物馆也有藏,其作品,确实弥足珍贵。我注意到,收藏市场上偶尔出现一件,很快就被藏家收入囊中。一次,长沙清水塘古玩店的陈老板告诉我,谁谁谁的店里进了一枚于硕雕刻的印章,只是要价高一点。听讯,我立马就往那店里赶,一打听,店主说是昨天下午被一位江苏老板买走了,我揺了摇头,只怪我与这印章无缘。

  机会,有时也会替有想法和有准备的人留着。一年过去了,又一年过去了,整整过了八年。2006年秋,我随市委宣传口代表团去美国马里兰州考察,公务活动结束后,我们从华盛顿乘机飞到了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是一座从沙漠上崛起的城市,世界鼎鼎有名的赌城。白天,安静得出奇,晩上是灯的海洋。每个宾馆就是一个赌场。我们住的那宾馆,记不清叫什么名字了,只记得一个大玻璃罩把宾馆的活动场地盖住,白天晚上往上看都是蓝天。翻译跟我们说,来了你们就尽情地赌,试试手气。我想,这种世面见见就行了,身上这点零花钱要用得恰到好处,看能不能买回几件中国艺术品?赌城赌城,凡赌必有风险,如果你们都想赢着钞票走,他是开不下去的。宾馆的一楼是游览区,有几家卖现代艺术品的店子。我和张总等几位进到一家店铺,看到很多新艺术品中放了一个老的和田玉小品罗汉,让店员拿出来看看,店员用中文说:喜欢中国古董?我点了点头,他高兴地说:上二楼吧,老板在上面。

  上去一看,果真满屋子中国艺术品,年约八旬的老板很高兴地接待了我们。从聊天中得知,他一辈子喜欢中国古董,展柜上摆的这些东西,都是早年从北欧的挪威、荷兰、丹麦等地的藏家手中购入的。张总和老陈等人听后就开始选东西了,我趁大家在挑瓷器的机会,转身到柜台前看小件,透过玻璃细看,里面有很好的的玉器和杂件。眼睛扫完柜台的上层,接着扫下层,突然,发现柜台二层那角上,有只造型精巧的牙雕鼻烟壶,我请店小二拿出来。一上手,眼睛发亮,这烟壶一面刻人物山水,一面麻麻点点,刻满了字。很快,脑子里闪岀了一个问号?莫非是于硕的?一联想,心里怦怦直跳,拿烟壶的手也开始哆嗦。

  镇静了一下情绪后,我从背包里拿出了二十倍放大镜,一照,烟壶文章后面落款为“时在丁未年秋九月作于京师客次,江都啸轩于硕”,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制作者就不用怀疑了。我转身望了望店老板,他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又转身看了看柜台,这东西放二层的角边,心想,这东西可能并未引起店主的高度重视。即问店小二,什么价?小二看了下标签,告诉我:美金1800。能打折吗?我又问。店小二请示老板,老板说:店里有个规矩,两件就打折。一问一答,通过翻译弄明白了。我默神,自己口袋里的现金再挑一件还支付得起,不动声色的寻找别的东西。选来选去选中了一件光绪时的珐琅彩小赏瓶,标价2200,加一起,正好4000元。把两件东西放在柜台上,请老板来拍价格板。老板走过来,望了望物品,又望了一眼我,摸了摸下巴,说:看你人实在,八折吧。我点头同意,随即付款,店小二打包,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拎着物品,从店里走出,我长长地吁了口气,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不知道有多美。

  鼻烟壶是旧时文人雅客的所用之物,造型小巧,手可盈握,便于携带。为提高其“颜值”,材质上也很讲究,有时甚至采用名贵珍稀材料,象牙便是其中的一种。象牙物品,我国从2010年起,是禁止交易和入关的。我购买时是2006年,在回国报关单的携带之物栏中,我如实地填报了象牙古董小烟壶一件,即顺利通关。

  回来后,我和藏友们就开始欣赏和研究起来。烟壶的正面刻七贤士聚竹林图,竹林荗密,远山近景错落有致,山峦河流清淅可见,竹林挺拔,绿草如茵,景观美好祥和。人物线条流畅,举止姿势生动,看了,认人仰慕这群潇洒的文人。用二十倍放大镜看,可见题款为:竹林七贤,摹新罗山人画意,时在丁未年秋九月,作于京师旅次南窗下,于硕。丁未是1907年,当时于硕三十四岁,正是风华正茂之年。烟壶的背面,布满麻点,用二十倍放大镜看,刻的韩愈的一篇名著《原道》,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学家,在《原道》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何为君子之道,何为小人之道?论述了不管什么道,都离不开自身的修养,离不开是否有身心合一的正气这样一些人生道理。微刻文字45行,每行文字约44个字,全文加落款约1700字。刻出的字遒劲有力,中规中矩,不拖泥带水,不丢三落四,看了让人叫绝。大师之作,出神入化,在这些流淌的文字中,充分得到了证实。我用放大十倍的像机照了部分文字(见图),隐约能看到大师的功力,看后,大国有工匠,壶微刻乾坤的感慨,便会油然而生。

  拉斯维加斯购壶捡漏的故事,我曾用简短的文字,在我那本上海三联书店公开出版物上作过介绍,江苏扬州一位玩字画玉器的张姓大藏家看书后很感兴趣,通过多条渠道联系到我,说是于硕大师是他们扬州人,想来看看实物。去年深秋,张总来了,看实物后赞叹不已,说是这样的作品,曾在西冷印社的拍卖会上拍出过,一般都是几位数。我说:现在国家有禁令,这类材质,现在只能收着,不能出手。他用求情的口气说:我想开一个私人慱物馆,我用字画和玉器跟你换怎么样?我笑着告诉他:等价换,也算交易,我和你都不能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这样吧,等你的博物馆搞好了,我可以考虑捐给馆里。他笑了,连声说:那你得留着,留着。

  远方的客人走了,“留着”的嘱咐仍回响在耳边。我琢磨着:会留着的,收藏,就是要敬重宝物的文化,捂紧手中的精品。

  作者简介

  曾秉炎,宁乡人。一位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喜欢收藏且又偶尔动动笔的老公务员,宁乡市诗散文协会顾问。著有《每一件都不寻常》(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帝王纪年考录》(岳麓书社出版)等作品。



【作者:曾秉炎】 【编辑:张辉东】
关键词:大国有工匠 壶微刻乾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