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开放时代引导人们“走向世界”丨长沙见证·改革开放40年

1993年5月25日,《长沙晚报》关于钟叔河获得第三届韬奋出版奖的报道。资料图片

钟叔河 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

  重温记忆

  荣获韬奋出版奖,钟叔河曾为“长沙四骑士”之首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版界迎来灿烂的春天,湖南出版园地更是百花齐放、名动全国。

  1993年5月14日,钟叔河前往北京领得中国出版行业的最高奖韬奋出版奖。著名小说家蒋子丹在《今日名流》刊文说:“听说钟叔河得了‘韬奋奖’,还听说此奖为出版行业的最高奖,并不在意外之列,以他在这方面的才干和成就,得上这样一个奖,大约是一点不过分的。”

  1993年5月25日,《长沙晚报》第四版以《第三届韬奋出版奖在京举行颁奖仪式,我省钟叔河获得殊荣》为题报道此事:“昨日,从首都举行的全国第三届韬奋出版奖颁奖大会传来喜讯,我省新闻出版局编审钟叔河榜上有名,成为8名获奖者之一。钟叔河近年来主编了一批有影响的著作。他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获得了文化界、出版界的高度赞扬,并先后获得多种奖励。他提出的《湖南古代及近代历史文化典籍状况及整理出版规划草案》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其中出版曾国藩刊稿(全记)的建议,被列为国家出版规划,该书出版后产生巨大影响。此外,他还主编了《凤凰丛书》《知堂书话》等不少好书。由于其工作和学术上的成就,他已被收入《世界名人录》《国际成就名人录》等名人辞典。”

  钟叔河是在1979年年近50岁时才“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刚刚走出牢门的钟叔河,经好友朱正推荐进入湖南人民出版社担任编辑。他“与时代同步”,眼光开阔地从“狭尺之窄”的牢房竟一步就“走向世界”,立马提出并编辑《走向世界丛书》。出版这套丛书的缘由,钟叔河在《与之言集》里说得很明白:“书虽然算古籍,读者却是新人。整理出版古书,应该引导读者向前看,面对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后人形象地总结钟叔河这是在“出古人书,为今人开路”。

  当10大卷800万字《走向世界丛书》一本本问世,让钱锺书、萧乾等著名学者惊奇而佩服,“一个人编一套800万字的书已经是奇迹了。”而且,钟叔河除了为这些书写总序外,还为所收记述文章写专论,为每文加边注。“钟先生所编的每一本书都撰写有前言,每篇都是长文,最长的有3万多字,最短的也有8000字。而写一篇前言,大概要一个星期。”著名学者钱锺书看到《走向世界丛书》后,对时任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的董秀玉说,编这套书的人如果到了北京,他想见见面。1984年1月,钟叔河来到北京,在董秀玉引荐下登门拜访了钱锺书。

  萧乾当年曾评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丛书出版极多,湖南出版界有四个人四套丛书特别引人关注,这就是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杨德豫主编的《诗苑译林》、李全安主编的《散文译丛》、曹先捷主编的《世界著名学府》,这四套丛书“层次不同,内容各异,然而都从各自的方面和角度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功绩不可泯灭”。萧乾“戏封”钟叔河、杨德豫、李全安、曹先捷为“出版湘军”的“长沙四骑士”,着重推钟叔河为“长沙四骑士”之首。

  不少人认为钟叔河身上具有一种“敢为人先”的湖湘气象,其实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所有“能吃辣椒会出书”的湖南出版人的共同特征,他与所有湖南出版人一起组成了能征善战、名扬四海的“出版湘军”。

  时代感悟

  改革开放让我们身处这个伟大时代的人走向世界,希望所有人都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流中,共同走向“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钟叔河

  回访见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永远编下去写下去


  钟叔河1931年出生,今年为老人的“米寿(虚岁)之年”(米寿是八十八岁的雅称)。日前,记者前往营盘中路的“念楼”拜访钟叔河。老人上午8时30分起床,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

  谈起《走向世界丛书》时,钟老介绍,这一套丛书于1979年开始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由岳麓书社出齐第一辑10卷共36种。时隔20年后,这套总数100种的大型丛书已全部编辑并出版,这显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出版界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一件令老人开心的事情。

  钟叔河后来从湖南人民出版社转到岳麓书社任总编辑。他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重编的《曾国藩全集》、出版的《周作人文集》等,都是在中国出版界“开新风”的大手笔。

  钟老告诉记者,早些年,他写的经《长沙晚报》副刊“湖湘文苑”首发的“念楼学短”系列稿件,后编辑为《念楼学短》一书出版发行。《念楼学短》本为辅助孙女学习古文而著,后来这本书大受欢迎,特别为学生所喜。目前,钟叔河先生正与他人合作,拟将此书合著为图文版,希望此书更加深入学生群体。

  钟老虽然手头有写书和编书的任务,但对年轻人一直关爱有加,时常对记者说:“有空时多来聊天。”他也特别愿意与年轻人打交道,时常会对年轻人“传经送宝”,他说:“好编辑是编出来的,也是写出来的。”要做成一位好编辑,一定要拿起“两支笔”,“蓝笔自娱,朱笔编文”,做编辑除努力编好别人的文章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努力动手,多练笔勤写作。

  钟老告知记者,编辑是永久职业,即使他早已从出版社的相关职务上离休,他个人的编辑职业一直在延续,他的写作一直没有停,因为编辑和写作这样的职业如同木匠的手艺,手艺好,就可以永远做下去。离休后,轻装上阵的他一直在编自己想编的书、写自己想写的文章。钟叔河不爱出去走动,他一直在桌前从事他的编辑和写作职业,他近年著述有《念楼学短》《钟叔河序跋》《偶然集》《天窗》《青灯集》《笼中鸟集》《小西门集》《记得青山那一边》《大托铺的笑话》等作品并已出版,编辑的书籍则更多。80多岁老人的创作力如此旺盛,让人敬佩!对于钟老来说,继续创作是老年人人生的一种幸福方式。                                                

【作者:记者 任波】 【编辑:曾茜】
关键词:钟叔河 改革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