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亲密关系及依恋模式介绍

相链区块链

1.什么是亲密关系

  根据Sternberg的爱情三要素理论,亲密关系是指:

  在亲密要素上,彼此心灵相通、相互亲近;

  在激情要素上,双方保持互相吸引;

  在承诺要素上,愿意与对方相守,并做出承诺。

2.四种依恋模式

  依恋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最初是指婴儿与照看者之间的情感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爱情的出现使人们逐渐产生新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从而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伴侣关系。每个人的依恋风格是不同且稳定的,称之为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四种

  1.安全型依恋

  大部分人的依恋模式都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相处融洽,分离时会不安、找寻母亲,重聚时,这种悲伤和不安就会得到缓解。成年后,无论独处还是有人陪伴时内心都有安全感,能够传达和接收健康亲密关系的信号,能够恰当地表达情绪,善于用交流来解决问题。对社会关系和人际互动的看法比较积极。

  2.焦虑型依恋

  儿时表现为,与父母分离时,出现比较强烈的反抗行为,大哭大闹,悲伤程度很高。成年后,安全感较弱,不适应独处,需要不断在关系中获得被爱和被肯定的保证,以此获得安全感和被接受感。在理解他人意图、言语和行为时,容易自动产生消极想法。比如:我不值得被爱,他随时可能抛弃我。案例中的小娟,就是焦虑型依恋。

  3.回避型依恋

  儿时与母亲分离时,表现得很平淡,没有过多情绪反应,不哭不闹。成年后,能够在情感上自给自足,推开和自己太亲密的人。倾向于避免可能使自己受到伤害的亲密关系,害怕承诺。同时,可能以工作等其它重点,来取代爱情。

  4.紊乱型依恋

  这类人群,在儿童期可能存在严重的创伤,例如遭受遗弃或被亲人性侵等。这类孩子在与父母分离的时候,反应是矛盾和变化不定的,他们一方面渴望与父母亲密,并表现出想亲近父母的言行;另一方面又会表现出警惕或回避父母的言行。在不同场合,他们的行为反应常常是不可预测的。

  成年后,紊乱型依恋的人充满内在冲突,依恋模式不稳定。渴望亲密关系的同时,又恐惧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伤害,与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常常表现得无所适从。


【作者:敬存婷 钱英】 【编辑:宋志祥】
关键词:亲密关系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