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老喻家:一屋打拼人拼出好日子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晚掌上长沙1月27日讯(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小年当天杀了一头408斤的过年猪,熏了100多斤猪肉,还有牛肉和鸡、鱼。儿子一家正月十一要回深圳,之前因为疫情原因,他们有两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给他们多备一点带回深圳吃。”26日,正月初五,记者再访宁乡市灰汤镇牛角湾村六组村民喻冬良家时,正在忙着熏腊鱼腊肉的他开心地说。

大年除夕上午,从深圳回家过年的老喻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在集镇上买回了“发财炮”。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文兵 摄

  今年70岁的喻冬良,为人热情爱帮忙,只要左邻右舍有事相求,他总是伸手帮一把,认识他的人都说“老喻是个大好人”。

  老喻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是老大。1977年女儿出生后,他给女儿取名“金华”,1979年,儿子出生后,取名为“银波”。“因为穷怕了,给他们取名时就寄希望他们长大后有本事有能力,赚金又挣银,远离穷日子,过上富日子。”老喻告诉记者,如今,儿女们通过艰辛打拼,现在都过上了好日子。

  老喻兄弟姐妹多,从小日子就过得苦。为了学一门手艺谋生,父母把他送去学了瓦匠,正是凭着一技之长,老喻在23岁时结了婚。“如果没有一门手艺,在那个年代,家里又那么穷,肯定不好找对象。”回忆起陈年往事,虽然时光过去了几十年,老喻仍感慨万千。

大年除夕,老喻一家人在贴春联。

  老喻结婚不久后,就和父母分家过日子。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分家时父母除分给他两间砖瓦屋、几只碗和一口铁锅外,还给他分了一笔债务。随着儿女的出生,老喻的负担更重了,他和妻子没日没夜地干,也只能勉强糊口。

  知识改变命运。老喻明白,想要儿女有出息,读书才是硬道理。女儿和儿子到了上学年龄,老喻到处借钱凑学费,才供儿女读上书。老喻的女儿初中毕业后,考虑父母负担太重,主动辍学去了广州打工,每月300多块钱工资除了留点零用钱外,其余的寄回家供父母补贴家用供弟弟读书。

儿子一家回家过年,老喻夫妻忙了一上午,做了一桌团年饭。

  1999年,老喻的儿子在湖南省电子工业学校毕业后,放弃国家分配的工作,南下深圳,进入大厂从事所学专业模具制造工作。2003年,老喻的儿子和同为中专同学的妻子结了婚。2008年,夫妻俩开始创业,在深圳宝安区注册成立了深圳市百盛康模具有限公司。

  老喻的女儿结婚后回到宁乡和丈夫一起创业,如今也是事业有成,他们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博邦重工落户宁乡高新区,公司拥有7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自主研发、制造、生产用于基础工程施工用的强夯机,产品不仅销到了全国各地,还卖到了国外。

吃年饭过大年,老喻一家人举杯同庆。

  如今的老喻,夫妻俩不仅住上了楼房,还装了空调安上了宽带,自己还种了两亩田,仓里有谷,栏里有猪,看病有农村医保,每月还可领到政府发的养老钱,闲下来时刷刷手机看看新闻。更新鲜的事是老喻还在自家大门口装了一个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另一端连着儿女们的手机,让在外打拼的他们想家时点开手机就可“云上探家”,老喻和妻子有事没事每天总爱对着摄像头喊两嗓子挥挥手,喊的内容无非就是对儿女和孙辈们的牵挂。

  让老喻欣慰的是,一家人几十年打拼下来,儿子儿媳在宁乡城区和娄底市区买了房,女儿女婿在宁乡市区买了两套房还买了车。更让老喻开心的是,去年,女儿女婿在常德汉寿工业园开建的分公司已投入生产,儿子儿媳也计划明年将公司从深圳搬回到汉寿工业园发展。

老喻为儿子熏的腊鱼腊肉。

  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美好日子是拼出来的。目前,老喻的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有的参加了工作,有的正在读书。“最让我们夫妻开心的是,儿女们虽不是大富大贵,但都家庭和睦,个个积极向上,靠自己的辛勤打拼,日子也是越过越好。”老喻说这是家风也是精神,人只要有了信念和精神,最穷最苦的日子终将过去,幸福的日子也终将到来。

老喻(前排右一)请记者给他来一张全家幸。

【作者:贺文兵】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宁乡灰汤 宁乡灰汤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