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党走,家乡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凌晴

  这片乡村,曾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孕育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

  这片乡村,如今实现脱贫摘帽,22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水平;

  这片乡村,时下正奔向乡村振兴之路,明确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打造湖南省特色农业强县、建成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山乡田野间,蕴藏着“变与不变”的魅力:不变的是青山绿水、红色血脉、长龙之情;变化的是山路变通途、荒地变基地、旧屋变洋房……

  近日,记者来到龙山县的田间地头、革命旧址、农家院落,听“70后”村支部书记、“80后”创业者、“00后”新青年畅谈山乡巨变、振兴活力。

龙山的田野上,已有百合、柑橘、油茶、茶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本版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邹麟 摄

  全心帮扶 长沙将投10.5亿元助推龙山乡村振兴

  作为曾经的贫困县,龙山最穷的还是在乡村;而今成功脱贫,变化最大的,也是在乡村。

  龙山的田野上,已有百合、柑橘、油茶、茶叶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72.5万亩,建成农业产业万亩基地12个、千亩基地60个;里耶、八面山等重点景区实现重塑升级全面开放,2020年接待游客5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县、乡、村电商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电商交易额累计达23亿元,年均增长30%……

  据统计,龙山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5年的897元跃升到2020年的11543元,盼望千年的脱贫梦想成为现实。

  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龙山县把握机遇,完善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龙山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任务分解》等系列文件,并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路线图、时间表。

  7月23日,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赴龙山县调研乡村振兴工作时提出,长沙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未来5年过渡期内,累计投入不低于10.5亿元的帮扶资金,助力龙山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到机制不变、工作不松、力度不减,扎实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

清晨,龙山县洗车河镇三个堡村的农户们从黄桃基地摘下满筐金黄的桃子。除了土地入股分红之外,合作社按每天100元给他们开工资。

  特色产业 农民当股东,就业变创业激发积极性

  伴着潺潺溪水,走在红军游步道,一路繁花逼眼,一路穿林越谷,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美丽乡景怡人心神。

  龙山县茨岩塘镇甘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平均海拔91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地区。通过发展高山蔬菜、油茶、大头菜等特色产业,2016年就实现了整村甩掉贫困的帽子。

  2019年,长沙对口帮扶的重要惠民利民便民工程——长龙水厂正式通水,解决了包括甘露村等6个村和岩板、茨岩2个社区1万多人及红岩溪镇马失村1000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甘露村喜迎“甘露”,农业产业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这两年我们引进了新的油茶品种,产量将提升30%~40%。”油茶从种植到收获周期较长,往往需要三到五年时间才能丰产,但甘露村的“70后”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姚善早心里很有底。他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甘露村民富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既当股东又能务工,还能享受到技术指导,“一年的劳动收入能有六七千元,等油茶取得收益合作社占20%,剩下80%都归农户所有。”

  振兴活力不仅迸发于田野间,也孕育在“车间”里。

  “80后”土家族姑娘谭艳林是地地道道的龙山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惹巴妹手工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这家从事民间手工编织品研发和销售的企业,在龙山县设立了13个扶贫车间,直接和间接带动7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

  积累了帮扶脱贫的丰富经验,对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谭艳林早已有了成熟的想法。“我们把扶贫车间改为乡村振兴车间,计划由带动就业过渡到带动创业。”谭艳林说,所谓带动创业就是让织女们能够“技术入股”,从劳动者成长为管理者,“我准备把门店对应到车间,让销售与生产紧密挂钩,增长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红,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实现美好愿景,离不开各方支援。

  “长沙的帮扶特别给力,除了培训资金,还带我们参加了中非经贸博览会等许多展会,推动我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惹巴妹”的编织产品,超过80%销往美国、意大利、法国、马来西亚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

龙山县靛房镇,青瓦白墙的惠和家园,是由长沙市芙蓉区对口帮扶援建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

  山乡巨变  吸引“00后”大学生返乡就业

  回首烽火岁月,中国革命从乡村走出来。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因、基础。

  龙山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也是革命老区。

  1934年,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为牵制湘鄂两省国民党军主力,有效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实现战略大转移,孤军深入武陵山区,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次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迁至龙山县,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桑植刘家坪出发长征,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奉命留守茨岩塘,掩护主力突围。12月8日凌晨,根据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命令,红十八师从茨岩塘撤离,突围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队伍。

  踏上新时代的长征路,龙山仍然保留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省委、省革委、省军区、红二六军团兵工厂、红军医院等许多革命旧址。

  在龙山县茨岩塘镇茨岩社区,红二、六军团长征陈列中心已完成整体装饰装修,正在安装调试定制浮雕、设备等,记者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年轻的“准讲解员”。

  这位名叫尚春楠的“00后”是龙山本地人,今年刚刚大学毕业,但她并没有像许多同学一样留在长沙,而是选择回乡就业。

  “家乡变化太大了,每次放假回家,都会给我带来不少惊喜。”路变平坦了、自来水开通了、乡村变美了,家里的砖房都变成了小洋房,谈到家乡变化时,小姑娘一脸的骄傲,“家里也在劝我,龙山发展得越来越好,回家工作吧。”

  听闻新建的陈列中心要招讲解员,尚春楠决定返乡就业,“其他几位讲解员也都是龙山本地的年轻人,大家干劲很足,正在抓紧为开馆做准备。”

  与尚春楠分别之后,记者微信问她,有没有打听过收入有多少?会不会羡慕在大城市里工作的同学?她很快回复:“跟党走,家乡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开直播、当网红,许多龙山农户选择这种“潮”营销,带货特色农产品。

【作者: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凌晴】 【编辑:易隽】
关键词:龙山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